ISSN 1674-7542 CN 11-5859/D

2025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7
  

  • 全选
    |
  • 黄泰岩 于佳慧 谢春燕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学界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逻辑主线上存在的争论和分歧,回归马克思确立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的确立必须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等相契合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包括思想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等内涵的无产阶级解放,且具有阶段性,这为确立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逻辑主线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主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彰显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的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
  •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2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回暖向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为针对性地破解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深化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中国政治经济学界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取得系列代表性成果。
  • 田佳禾 卢 江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2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4年7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重点应对的十四个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一项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确立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其独特的演进脉络,也必须不断经受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确证自己的真理性,在实践中不断取得理论的新发展。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的交汇口,如何更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经济动能,是亟待学界深化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 贺立龙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39-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城乡融合发展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新战略高度。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24年政治经济学界乃至整个经济学界围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 韩文龙 陈 航 李方卓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5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数字经济的兴起不仅是数据资源积累和数字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也是生产力发展与全球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本质上是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由数字技术进步和平台化发展引领的生产力革命,并推动生产关系发生相适应的系统性变革。随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重新定位的重要契机。

  • 李宝伟 张 云 孙 尧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78-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格局的深刻变迁,正在重塑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结构。数字技术与货币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资本积累方式的重构,同时也对分配机制带来了新的影响与挑战,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2024年,政治经济学界的研究聚焦于资本主义经济在货币金融、分配机制、危机理论与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演化特征及其内在矛盾,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拓展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逻辑、危机本质及发展路径的理解。
  • 谭 璇 冯志轩 刘凤义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97-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2024年度的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新进展报告当中,我们将以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劳动时间、土地、地租与食利者、政治经济学的定量经验分析方法五个专题对英语世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进行介绍。相比于往年的报告,2024年度的报告在选题和写作思路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其核心在于缩小专题的讨论范围和报告总体的话题覆盖面。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调整,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内政治经济学界已经对国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了非常多的了解和接触,这表现为政治经济学英文文献在国内引用数量的提高和中国学者在政治经济学的外文期刊发文数量的持续上升,全景式介绍的必要性正在下降;另一方面,过去一年中不同领域的英文政治经济学文献发表是不平衡的,全景式的介绍必然遇到一些领域新进展乏善可陈而另一些领域文献汗牛充栋、难窥全豹的问题。因此,在新一年度的报告中,课题组选择2024年一些关注度较高、讨论较为集中、进展较为丰富且对国内政治经济学研究借鉴意义较大的专题进行讨论。专题的题目也不再主要使用代表研究领域的范畴,而是更多地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
  • 张 莉 孔儒婧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119-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研究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走向、经济趋同的速度和背后的驱动因素对认识共同富裕的现状和制订“十五五”规划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从基本的经济趋同逻辑出发,利用2002—2022年间中国县级统计数据,实证评估了中国地区间经济趋同。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绝对趋同、条件趋同和俱乐部趋同,中国经济共同富裕取得扎实进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加入WTO带来的发展机遇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相关的外部冲击减缓了趋同进程;(2)瞄准最穷贫困县的大规模“脱贫攻坚”政策显著提高了趋同速度,加快了趋同进程;(3)“老边穷绿”专项政策是趋同加快的关键因素。我们对中国趋同的研究,实践上为中国建设战略腹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理论上为学术界关于全球经济趋同研究提供了中国经验,拓展了趋同研究的新边界。
  • 王东峰 于金富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159-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应当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基本原则,以制度建设为基本途径。加强制度建设是发展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与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加强农村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应当贯彻“守正创新”原则,坚持与完善基本制度,改革与创新具体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制度。新时代农村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应当努力抓好三个重点环节,即加强农业经营制度、农村要素市场制度与农村产权制度建设。
  • 姚树荣 冷文如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176-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在农业资源禀赋、农作物单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指标上存在突出短板。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原创性、颠覆性和前沿性科技创新来突破农业资源禀赋限制、提升农作物单产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突出短板的有效路径。但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结构中,土地制度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为此,应以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推进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农地产权流转制度、建立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制度、发挥耕地保护制度科技创新激励功能,形成土地制度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共演态势,助推农业强国建设。
  • 乔晓楠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3): 190-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系统运用数学方法来表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科,其以政治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数学方法为工具,有效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数理建模存在本质差异。政治经济学在“假设”层面基于特定的生产关系令生产资料所有制外生决定分配关系;在“模型”层面除了考察相对价格、资源配置、经济增长之外,还基于劳动价值论形成价值体系及其相关模型;在“结论”层面主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其经济系统具有内生不稳定性,经济波动并非来自外生冲击。数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解决数理模型、数据计算、实证研究三大问题,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未来可从所有制、分配、经济体制、市场、政府、产业经济、空间经济、开放经济、资源环境经济、生产力等十个维度进行拓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