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7542 CN 11-5859/D

2025年, 第1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3-17
  

  • 全选
    |
  •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开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1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文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3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静 陈永盛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4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季雷 陈姝兴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段雨晨 李彬 金梦迪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卢荻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世界范围的主导趋势一致,都是增长放缓。有关增长放缓的解释,现有研究多种多样,基本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需求不足论,另一是利润率下降论。前者的关键在于辨认生产性投资的决定因素,后者则是关于经济剩余的分配,以及生产性部门创造利润的能力问题。如何判断这些解释的相对合理性,如何综合起来达至合理的系统解释,在学术上和决策上都是重大挑战。本文试图剖析这些解释的理论逻辑和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而厘清经济表现所涉及的结构和制度条件,探讨中国经济变革的未来方向。中国经济能否维持合意的增长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两种经济变革模式即生产导向模式与投机导向模式的竞争,这种竞争在整个全球化时代是世界发展的决定因素,自21世纪初尤其是进入2010年代以来,也一直影响着中国经济变革的方向。
  • 荣兆梓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有经济的核心功能包括三重维度,分别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性功能、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制度性功能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工具的治理性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国有企业生产的间接社会性,国家宏观治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会有冲突,三重功能的实现机制存在差异和不协调,需要进一步改革国有经济内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建立国有经济多重功能协调的体制机制。国有企业分类管理是这方面的初步探索,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改革需要从管企业为主提升到管资本为主的层面,国有资本的分类管理与国有资本投资信托基金的试点应当提上日程。
  • 朱安东, 张紫千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我国所有制结构相关统计资料不全面、不连续,所有制结构的测算一直是一个难题,部分学者的测算结果也存在一定争议。近年来相关统计资料的统计范围和指标种类发生了变化,以往学者提出的大多数测算方法已不再适用或仍有优化空间。本文基于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相关年鉴中的实收资本和注册资本数据,优化完善了所有制结构测算方法,以公有经济比重为衡量指标评估了2000—2018年我国第二、三产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公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2018年已下降至25.7%,并未出现所谓的“国进民退”。我们要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
  • 兰无双, 贾根良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战结束后,英国经济陷入萧条,英国财政部坚持健全财政预算原则,形成以“挤出”论为核心的“财政部观点”。凯恩斯对这种观点提出挑战,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和金本位制度,主张政府积极管理经济。凯恩斯通过发展有效需求理论,把政府预算纳入国民收入的决定中,实现了从平衡预算原则到充分就业预算原则的变革。凯恩斯财政理论对我国当前财政制度建设和财政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肖磊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系统发掘马克思生产力思想,对于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学理化阐释、原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的大量论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本文从物质与精神、社会与个人、主体与客体、一般和特殊、社会与自然等辩证关系,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形态思想和范畴体系;从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和“社会本性”及其内在矛盾,归纳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社会性质思想;从“人的生产力”的主体性视角,进一步阐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种原生关系的内在联系的思想,并对马克思提出的第二级、第三级的生产关系,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等重要范畴作了解释和发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形态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何召鹏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5, 16(2): 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把空间引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探索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商品本身的生产和商品的空间转移均属于生产领域,后者通过影响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规定性进而影响商品的价值。考虑空间因素之后,商品的价值可分为两部分:生产价值和空间价值。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除了技术竞争,还包括空间竞争,两者的相互作用形成空间均衡与失衡的动态。政府是空间生产的主体,通过变革空间格局,影响生产者的竞争行为和市场竞争状况。拓展价值理论的空间维度,对于发展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和解释空间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