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7542 CN 11-5859/D

2024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5-17
  

  • 全选
    |
  • 史正富, 龚刚 , 孟捷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纯粹的债务性支出是利润的源泉, 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的源头。 如果金融供给侧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脱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 则债务问题终将成为冲击实体经济的洪水猛兽。 在当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供给侧下, 货币可以区分为由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和由商业银行所创造的存款, 两种货币的比例构成了货币供给侧结构。 在货币供给侧结构中, 商业银行的货币是由贷款创造的,由此形成了实体经济的债务; 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机制则是多种多样的, 这其中甚至包括无偿拨付。 无偿拨付是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下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最为直接的表现。 为此, 在锁定新增货币供给总量的前提下, 我们建议: (1) 通过央行无偿拨付的货币发行机制, 注资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收购 ( 剥离) 商业银行不良的贷款资产; (2) 适度提高央行货币占货币总量的比例, 以满足中央银行用于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货币需求。 我们将发现, 这样一种改革将使中国当前的债务问题迎刃而解。 由于新增的货币供给总量是锁定的, 这样一种改革也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加速的危险。
  • 乔晓楠, 瞿王城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2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工业以其规模经济特征促进生产效率提升, 同时也影响劳动收入份额, 于是有必要考察工业生产集中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 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并提供经验证据。 在微观视角下, 随着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集中,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且人均工资上升, 并且生产效率构成工业生产集中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机制。 在宏观视角下, 国有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集中将缩小行业工资差异, 规模以下企业则具有更高劳动收入份额, 工业生产集中还将推动劳动力从工业部门向第三产业转移。 因此工业生产集中虽然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但有利于经济整体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 本文还从所有制、 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竞争政策方面提出兼顾效率提升与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 石明明, 张小军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6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供给侧或需求侧短期变动引致的外生经济波动, 经济体系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经营主体响应存在区别。 本文构建了需求侧与供给侧外生冲击情形下政府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研究表明, 当出现外生重大冲击时, 随着最优规制参数变化, 民营企业自发调整产出; 而国有企业将承担更多公共功能, 以维持总产出相对稳定, 从而市场体系内生出两类主体的行为差异。随着外部冲击消退和市场功能修复, 最优规制参数相应优化, 不同经营主体的最优产出相应进行调整, 市场呈现功能性与结构性调整特征。 国有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 关键性制度。 从多种所有制企业行为交互视角出发,应推动建立一种有利于实现整体公共目标的包容性的行为监管框架, 并基于公共目标的变化来推进国有企业的功能调整和布局优化。
  •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9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静 , 任振宇 , 魏依庆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9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金秋, 赵敏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112-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丸源 , 季雷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128-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金梦迪, 段雨晨, 李彬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145-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贺立龙 , 陈姝兴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159-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冯志轩, 于子瑶 , 刘筱钰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185-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盖凯程 , 李孟杰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4, 15(3): 209-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是一个由资本形态的主导逻辑、 资本运动的扩张逻辑和资本统摄的权力逻辑等组成的辩证理论体系。 通过重构传统资本职能机制,将中小资本纳入垄断平台生态圈以及重塑剩余价值分配秩序, 数字资本成为起支配作用的资本形态。 数字资本扩张表现为基于数字平台的规模和空间双重维度扩张, 规模决定了空间类型的多样性, 空间为规模扩张提供活动场域, 规模与空间扩张互联互促。 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权力, 在经济领域体现为支配、 操控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权力, 在非经济领域则衍生出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 由此构成数字资本的权力光谱。 我国现阶段既要引导数字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 又要对数字资本加以规范和约束, 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