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7542 CN 11-5859/D

2023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17
  

  • 全选
    |
  • 刘灿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从本国实际和国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本生产关系。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所有制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完善需要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拓展;要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充分发挥公有制主体、市场机制和政府在一、二、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胡乐明 胡怀国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1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西方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抽象出来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无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解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生产力的现代化又是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既是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又是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迭代升级的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30-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一年,在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和国内面临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情况下,经过全体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国政治经济学界围绕系列重大经济问题展开广泛探讨、深入研究,我们精选议题如期奉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22)》。自2010年起,本刊连续十三年发布《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以专题形式汇集该年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突出主线和重点,以期准确刻画学界研究进展和轨迹,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2022年报告聚焦十一个专题,分为(上)(下)两篇,其中1-6由报告(上)刊登,7-11由报告(下)刊登
  • 张开 王腾 雷鸣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3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2022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指引。随着我国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进一步丰富,理论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注重将其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研究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学理化和精细化特点。本文聚焦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五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原创性贡献与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
  • 赵敏 王金秋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5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强调“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①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断升温。与此前研究相比,近一年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方法论、理论来源、实践基础、逻辑起点、逻辑主线以及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 马慎萧 张建堡 周慧珍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69-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2022年,学界为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本质特征、开启的文明新形态,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形成系列代表性观点和成果。

  • 李彬 金梦迪 段雨晨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86-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全面体现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中明确指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国内学者继续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李琼 王晗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103-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①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和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2022年,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以及拓展研究展开了多方面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 王婷 田佳禾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11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进一步擘画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蓝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署名文章,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五大重点问题做了概括。在文章中,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鲜明宣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 王亚玄 荣兆梓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130-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增加价值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可分为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两部分。增加价值生产包括单纯依靠活劳动投入量增加而实现的绝对增加价值生产和依赖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相对增加价值生产两种形式。社会主义相对增加价值生产以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社会生产力进步为前提,追求的是在增加价值生产中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所支配的物质财富长期中的同步增长,是社会的共同富裕。通过考察当代生产力条件下相对增加价值生产的种种特征,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相对增加价值生产的顺利实现既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推动生产力发展;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通过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劳动者全面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创新—生产效率提升—增加价值增加—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劳动者能力发展—再创新”的社会主义再生产模式。
  • 龚刚 蔡昱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148-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构成了资本的循环过程,其中,资本的流通过程实际上就是市场的交易过程。西方经济学中的交易模式是阿罗—德布鲁的“均衡拍卖”,“均衡拍卖”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方法和一般均衡理论提供了微观基础。然而,“均衡拍卖”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现实中的拍卖是瓦尔拉斯的“竞价拍卖”。但“竞价拍卖”又因其稀缺性之特点,一般只适用于纯交易经济,从而并不进入马克思的资本循环过程。马克思资本循环下的市场交易可以用“明码标价”来进行描述。“明码标价”不仅意味着厂商定价,更意味着厂商是按“明码标价”下所获得的市场的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如购买劳动力和原材料,并组织生产活动等。在“明码标价”下,单个资本的循环以“卖”为起点,并且以所实现的“卖”为核心而开展其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在“明码标价”下,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和循环也将面临“需求的源头之问”。所有这一切均意味着市场经济是需求决定型经济,而只买不卖的投资者则是需求的源头。总之,“明码标价”交易模式为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提供了微观基础。
  • 刘震 蔡之骥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174-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蒸汽时代资本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到电气时代资本对地理景观的建构,再到互联网时代资本对网络空间的再造,资本逐利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的拓展。以资本逐利为视角,从劳动力商品到社会分工,从碎片化劳动和标准化劳动到灵活弹性用工,空间再造的历史演进伴随着资本在形式上实现对劳动者进行束缚和操控的全过程。现阶段,资本致力于通过网络空间的再造来进行流量制造和节约劳动时间,以增加更多可供人使用网络空间的自由时间,同时资本通过网络空间对劳动者施以更加残酷和隐蔽的剥削,自此,网络空间使得劳动者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对象。
  • 黄瑾 唐柳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188-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资本主义长波的众多理论中,曼德尔给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他的长波理论呈现出三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在固定资本更新论的基础上突出技术视角,围绕技术与利润率的互动关系展开阐述;第二重维度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方法论层次提出了半自主的中间变量,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规律与外生因素有机结合,力求实现总资本的运动逻辑与具体历史的统一;第三重维度是将长波置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提出了超级长波—长波-工业周期的框架,表明在资本主义结构性危机背景下,扩张长波实现的困难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恶化。曼德尔从技术与利润率、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三重维度构建的长波理论为认识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 陈诚 陈翔云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2): 207-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批判理论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在数字资本主义背景下,传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形成了以基于网络2.0技术的社交媒体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时代传播体系。传播政治经济学高度关注网络2.0时代传播体系的即时性、参与性、分布式等新特征,从网络中心主义批判、数字劳动研究、产消者分析、互联网民主潜能异化、数字媒介物质性等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系统梳理网络2.0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对于从一个独特的学术视角窥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数字化危机趋势,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将为我国现阶段引导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有序发展、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