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7542 CN 11-5859/D

2022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17
  

  • 全选
    |
  • 刘灿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系统化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以中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实践为基础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它涉及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实现形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等重要内容。深入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对于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孟捷 张雪琴 马梦挺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5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将马克思的价值创造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企业,阐明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目标或动机模式上的差别,继而解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现形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企业虽然也担负着价值创造的任务,但在动机或目标模式上具有特殊性,与非公有制企业存在重大差别。剩余价值率以及作为其转化形式的利润率不再是公有制企业的支配性动机;追求增加值或人均增加值的增长,更好地界定了公有制企业的行为和动机。以扩大增加值为目标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企业中的实现形式。
  • 李帮喜 赵文睿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6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唐永 张衔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92-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发现中国制造业也出现了就业极化现象。技术进步被认为是导致就业极化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模型的基础上,将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细分为一般生产资料生产分部类和机器人生产分部类,构建了一个扩展的两大部类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的就业极化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既可以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导致就业极化,也可以通过压低工资率促使就业极化。来自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为就业极化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进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但是,在就业极化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技能障碍使低技能劳动者无法进入高技能部门就业,影响了劳动者就业升级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梁泳梅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117-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拉美与美国发展差异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拉美与美国发展差异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的土地所有制。拉美严重不平等的大地产制难以为工业品提供足够的市场,不利于吸引欧洲移民及培育民主精神,难以加强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美国北部较平等的小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吸引欧洲移民并有助于民主精神的培育,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培育了制衡南方种植园主的新阶级力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大资产阶级。上述影响差异在独立战争之后进一步体现为两者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异:在拉美是分裂、战争、考迪罗、土地日益集中与自由贸易政策,在美国则是联邦制、发展、三权分立和《权利法案》、西进运动与贸易保护政策。从拉美与美国发展历程的比较可以发现,拉美之所以未能成功跨越“陷阱”,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直持续至今的严重不平等的土地所有制。从长期来看,不平等可能会导致国民财富外流、国内消费能力萎缩、贫富差距扩大与地方分离倾向加重等严重后果。
  • 王晋斌 厉妍彤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135-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框架尚不够完整。现有框架强调了美元体系运行中全球美元资金循环及其存在的风险,并以此为逻辑给出了美元体系未来可能的演进。在现有不完整框架基础上,本文纳入美元指数,美元定价信用通过美元指数来确定,美元指数代表少数经济体拥有国际金融市场的集体定价权、集体储备权和优先定价权,从而给出了分析美元体系及其运行的扩展性新框架。依据新框架,本文从外部平衡、金融和贸易等方面提出了约束美元体系过度弹性及有关“美元特权”的思考,认为美元货币体系的逐步萎缩和多货币竞争体系的演进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 黄烜予 周人杰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156-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近30年来关于宏观调控立法的讨论,一条主线是让“有形之手”更有效、有力,更规范、法治化。宏观调控升级到宏观经济治理都“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都要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把“限权”和“赋权”统一在法治框架内。调控和治理的法治化离不开发展观的理论支撑,可从发生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等归纳。调控和治理要履行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尊规律、守规矩、得实效。从“严肃财经纪律”出发,监察法治体系和经济治理体系有一定耦合度,运用国家监察权制约宏观调控权有一定合理性,以监察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来健全完善经济治理有一定可行性,基本法立法进路值得深入讨论。
  • 丁堡骏 刘泽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173-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聂锦芳教授的《遭逢危机之际向马克思请益——重读〈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一文,对马克思原著内容的引用,或者只引用某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而不引用其宾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结合与之无关的其他内容进行解释;或者引用其完整句子,但是却脱离了其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条件,同样拿到另外的地方结合其他无关内容予以解释。这样,一方面马克思原著中没有的内容读出来了,相反,另一方面马克思原著中本来就有的甚至是很耀眼的内容,例如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等重要内容读丢了,甚至读出意义完全相反的东西。我们相信,只要尊重科学忠实于文本,我们重温《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就一定能还原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时的那个波涛汹涌的欧洲工人运动景象,一定会读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结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重温《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必将为我们继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 李政 王一钦 魏旭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194-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具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双重规定的总体方法论。在这一总体方法下还包括各种具体的方法。但总的来说,主要关涉的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统一以及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这体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这种整体性和系统性统一于“具体—抽象—具体”这一科学路径之中。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不是两个独立的、截然分开的阶段和方式,而是在完整的思维行程中交互运用的方法,两者在本质上都要运用抽象力。无论研究或叙述,都需要遵循和贯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但这里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绝不是理论体系的逻辑开端与历史起源相对应,而是“主体”的历史在逻辑思维中的再现。只不过再现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历史的本质过程,即发现并反映支配一定社会某一具体历史阶段的规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演化的规律。陈龙博士对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解,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误读。
  • 张弛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4): 21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