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7542 CN 11-5859/D

2019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1-09
  

  • 全选
    |
  • 洪银兴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瑞龙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2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邱海平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4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渡边雅男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5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社会学者乌尔里希· 贝克的风险社会论和全球化论在欧洲和西方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贝克的历史认识、社会认识、政治认识和世界认识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视角,重点对贝克理论中隐含的阶级否定论、亚政治论、世界主义论进行评析,试图为认识作为历史时代的“现代”提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 蒋永穆, 王丽程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78-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古典式合作金融阶段、“官办”合作金融阶段、合作金融属性复归阶段、合作金融属性异化阶段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阶段。通过对五个阶段历史进程的梳理发现,贯穿这一变迁历程的总体主线是始终服从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其又具体体现为农村合作金融在组织形式创新、功能价值拓展和政府角色完善三个方面的不断探寻。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目标,重点发展以合作组织为基础的农村合作金融,推动农村“三维” 金融体系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同时强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部治理与新型外部环境的构建。
  • 蔡继明, 郑敏思, 刘媛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9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以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明显高估了城市化水平,因为其中包含了2亿多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并没有城镇户籍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而我国以户籍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则低估了城市化水平,因为2亿多非城镇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享受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本文以城镇户籍人口作为参照系,通过分别测算非户籍常住人口就业、居住、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和公民权利的市民化程度并赋予一定权重,得出市民化程度系数,然后乘以全国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将其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城镇户籍人口,再将经过折算的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相加,除以全国总人口,从而得出介于上述两个城镇化率之间的更能反映我国真实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化率,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再将居住在2万多个建制镇中的3亿“镇民”折算为“市民”,对前述真实城市化率进行进一步修正。通过国际比较发现,相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真实城市化率有待大幅提高。
  • 林木西, 姚晓林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129-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权利的合理配置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发挥权利配置促进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了市场机制下的权利配置,主要是通过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发挥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促进供求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进,提高交易主体理性竞争水平的权利配置效率。为此,权利的国家配置要与自主配置共同发挥作用。针对供求失衡下的供求弹性区间内外、供求均衡演进、理性竞争能力约束的变化形成权利配置所面临的不同情形,要实现权利配置、供求状态和主体理性竞争能力三者的相应匹配,而三者的错配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权利与理性竞争力的无谓损失和虚置。因此,市场供求与竞争约束下权利配置的总原则是提高供求均衡水平,激发主体潜在理性竞争力,使权利的国家配置优先配置给强自主配置能力的市场主体。
  • 冯志轩, 乔晓楠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155-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投入产出表的设计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内在相似性,政治经济学多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开展经验研究。本文在详细梳理此类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开展经验研究的基本工具、应用领域及其与西方经济学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的主要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评述与分析。研究发现基于政治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方法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研究范式,在理论模型、基本工具、计算方法等方面已经凝聚了充分的学术共识,并确立了基本的学术规范,进而极大地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经验研究的发展。因此,针对此类方法,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其应用的领域。
  • 裴宏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183-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货币范畴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的作用,反思了传统数量模型的缺陷,介绍并进一步发展了基于马克思资本循环视角理解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的数学模型。在资本循环模型中,货币不再是“计算货币”,而是真实地作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过程。本文进一步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对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金融化的研究。研究证明,在存在非自愿存货的条件下,为劳动力提供货币贷款能够促进剩余价值的实现,提高企业利润。但是,这种金融化进一步加深了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并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分割剩余价值的新的渠道。
  • 秦蒙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6): 20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卡莱茨基主义被普遍视作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有着显著的亲缘性。近年来,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已经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增长与分配问题的标准范式之一。这一增长模型以有效需求原则为理论基石,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了增长与分配这一宏观经济学经典问题。20世纪50年代“新剑桥学派”为构筑这一增长模型作出了最早尝试;80年代初,以罗桑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建立了标准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这一模型综合了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观点;90年代,巴杜里和马格林在批判继承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并被广泛接受。本文对比分析了20世纪80—90年代建立的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和后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并在强调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重要性的同时,试图指出这一增长模型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