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4-7542 CN 11-5859/D

2019年, 第1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09
  

  • 全选
    |
  • 丁为民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 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但是, 为何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仍是比较模糊、 有严重争议的问题, 而这又是以如何认识市场性质和市场效率为基础的。 本文在阐述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这一问题认识的重大分歧后, 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方法, 通过对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说明了我国这两个市场的社会性质、 作用和历史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 对市场性质、 市场效率和政府调控的意义等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深化。
  • 刘 灿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19-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财产和财产权利问题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西方国家私有财产权思想和财产权立法趋向在演进的历程中一直保持了其核心和“质” 的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大量移植了苏联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财产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财产权保护条款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善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需要在财产权宪法保护中保持法治、 人权、 私有财产保护、 征收补偿等基本原则, 构建平等保护各类财产权利的法律体系, 并处理好规范公权、 保障私权等问题。
  • 刘凤义, 刘子嘉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3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力再生产过程表现为劳动者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力再生产出现了以集体消费为内容的非商品化趋势。非商品化的集体消费方式通常直接通过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而实现,但在不同生产关系下,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集体消费的性质有很大区别。本文通过构建集体消费理论框架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集体消费背后的分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谓的福利国家制度中出现的集体消费现象背后,实质是有利于资本的再分配方式,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和水平并没有提高;而我国的集体消费方式实质是有利于劳动力再生产的分配方式,是朝着劳动者共享剩余劳动成果的方向迈进,体现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共享发展理念。
  • 李梦欣, 任保平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6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生产力的变迁,需要探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生产力的建设在经济潮变中经历着怎样的优化与革新,因此,本文以理论
    和实践双向叙述的逻辑梳理生产力的演进与发展脉络。首先,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拓展,归纳新中国70年以来在生产力理论上的创新发展,包括由传统生产要素向组合生产要素的发展,由生产力效率向生产力质量发展以及由短期生产力向长期生产力的发展。其次,通过分析新中国70年生产力实践条件的变化,梳理新中国70年生产力实践演进的逻辑与规律,认为自中国进入经济新时代,应充分强调创新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核心动力,重视绿色生产力成为普遍形态,加强劳动生产力质量对生产力质量的促进效果,以及推进生产力要素组合的协调与融合。最后,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中,提出经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生产力的模式构建与实践展望。
  • 黄阳华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7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和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塑造了地方政府的基本激励结构和约束条件。本文构建建设用地指标约束下地方政府的最优工业用地出让决策模型,并通过比较静态分析预测均衡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在产业升级基础好的地区,产业结构将会呈现出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提高的产业技术特征,产业集中度提高的产业组织特征,以及工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产业布局特征。而在产业升级基础较弱的地区,地方政府存在减少出让工业用地而增加商业用地供应的短期逐利动机,形成“去工业化” 和商业开发过热的结构扭曲,地区间产业结构失衡的格局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还要在基础制度层面深化改革。
  • 辛蔚, 和军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10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各资本方优势互补、明确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促进市场有效竞争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从而获得企业改革收益。本文测算了全部行业以及垄断行业的混改收益,发现全部行业中混改收益近年来不断增加,达到20%左右,而垄断行业混改收益相对较小,表明在竞争性领域改革的迫切性急剧加大,垄断行业混改应稳步推进。但混改也可能导致交易成本遽增、改革过程不规范、未形成有效竞争机制、失去对关键产业核心业务规划及掌控能力等改革成本与风险增加。为此,需要通过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与政府监管、优化分类实施方式、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把握好改革速度和次序等途径,有效降低改革成本、提升改革收益。
  • 白暴力, 白瑞雪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117-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 经历了从原始形式到现代形式的发展过程。其原始形式是200年前萨伊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然而,它的三个命题具有内在逻辑缺陷,所以,还只能是一个假说。其现代形式是100年前克拉克提出并经后人进一步发展的“边际生产力理论”。然而,边际生产力理论仍具有三个内在逻辑缺陷:资本的测度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成本函数的成立性问题;“没有剩余”假定前提的一般性与最大利润二阶条件存在性问题。这些内在逻辑缺陷,外在地表现为对现实问题解释的三个理论困难:分配主体确定的困难; “贡献”确定的困难;无所有权要素“贡献” 归属问题。这些内在逻辑缺陷和外在理论困难表明边际生产力理论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
  • 卢周来, 刘 磊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138-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理论到底是普适性的,还是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体制的不同而不同,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从经济思想史看,自亚当· 斯密以来,这种大的争论至少有三次,即德国历史学派与英国普适派之间的争论,政治经济学美国学派与英国普适派之间的争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的崛起对普适经济学的冲击。从争论结果可以看出, 关于经济学“普适” 的主张, 并非“自来就有”, 更并非“一直主流”,只是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性扩张相对顺利时,以新古典为代表的普遍经济学,才占据统治地位。随着对资本全球化的反思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关于经济学应该具有“历史特性” 的主张又得以重新被重视。
  • 林承园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156-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兴起,空间一词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就蕴含着空间思想的精髓,正是这些在
    马克思元理论中的空间思想不仅启发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而且也为解决当今世界出现的不平衡危机提供了思路。《资本论》是马克思生前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空间思想。《资本论》中的空间要素理论包括生产领域的空间要素、流通领域的空间要素、影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空间要素。《资本论》的空间理论有三条原理,包括时空转化原理、不平衡空间发展原理和商品交换的空间流通原理。
  • 刘磊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181-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货币起源的历史,已有大量证据说明其最初并非充当一般等价物,而是某种类型的借据,承担价值尺度和债务清偿手段的职能,而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仅是其初始职能的自然延伸。在经济学说史中,重商主义、斯密、克纳普、凯恩斯等都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货币价值来自于其借据的性质中所包含的权利,而并非其实物价值。现代货币理论是国定货币学说的最新发展,强调国家货币是政府债务的一种,价值来自于国家的征税权。在现代国家,总是先有政府债务,再有纳税行为。现代货币理论主张功能性财政政策,并提出最后雇佣者计划,同时还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现代货币理论思想脉络及政策主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其的质疑及启示。分析现代货币理论及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发,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发展。
  • 赵勇, 杨沐纯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 10(5): 204-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出发就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进行了判断。结果发现虽然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世界经济会陷入增长的长期停滞,但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乏力也是基本的事实。对此,我们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就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边界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而抑制作用有所增强。当经济全球化的红利难以覆盖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成本时,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